通訊員:蘆夢荻 李昊昱
江學良,2023年學校研究生“四有好導師”之一,現任武漢工程大學8188www威尼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專利獎二等獎1項,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三等獎2項,中國石油與化工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中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優(yōu)秀指導老師等榮譽。發(fā)表論文24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00余篇,擔任Frontiers in Materials(SCI)期刊副主編,《膠體與聚合物》、《武漢工程大學學報》編委。
研究生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是國家人才競爭和科技競爭的重要支柱。作為研究生導師,江學良老師始終扛起第一責任,以立德樹人為本,潛心耕耘在教學科研一線,加強學科專業(yè)建設、培育青年教師團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國際化的卓越研究生。
一、勤耕不輟,做專業(yè)建設的精心領航人
作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負責人,江學良始終學在一線、走在基層、干在實處,全力以赴做好學科專業(yè)建設工作。2019年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成為學院第一個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yè),并在同年獲批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相關專業(yè)建設成就于2021年被《中國教育報》報道。
在他的示范帶動下,近5年專業(yè)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項5項,3門專業(yè)課程獲評湖北省一流本科課程,本專業(yè)的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2021年位列校友會同類專業(yè)第10位。材料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申報是他牽掛的一件大事,無論困難多大、工作多忙,他經常性抽時間召集大家研究、討論并反復打磨申報材料。功夫不負有心人,2023年11月,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成功獲批,為學校學科高層次平臺建設取得了又一突破性成績。
![](/__local/1/3C/2C/B6B80B44DDA4F1911BDAEBAF925_C9208DB7_662B6.png)
![](/__local/1/B2/67/2D49A1C66300E79207AB29F3A59_47DA4CC2_35352.png)
![](/__local/F/B3/7D/480EB70079CA65C865F86C67BF5_A46D5C7C_157A3.png)
二、春風化雨,做團隊發(fā)展的熱心引路人
作為功能與環(huán)境高分子材料研究室負責人,江學良承擔著課題組6位青年教師的指導工作,其中2位青年教師成為湖北省有關人才稱號獲得者,2位教師成功晉級副教授。
他注重團隊青年教師的發(fā)展規(guī)劃,積極指導團隊新入職的教師申報相關的基金項目?!皬幕鸬臉嬎?、撰寫到修改,江老師都給了我們詳盡的指導。”喻鵬老師對此印象深刻。在他的幫助下,團隊青年教師楊歡、喻鵬老師一次申報就成功獲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江學良和楊歡老師合作首次以武漢工程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PNAS上以研究長文形式刊發(fā)研究成果。說起這項來之不易的成果,楊歡老師感慨道“江老師專業(yè)知識儲備豐富,對待科研精益求精。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
而這份責任感和傳承的信念,也被學生看在眼里,落實在行動上。高年級學生自發(fā)帶低年級學生進行科研,將經驗、心得傳授給“科研小白”們,在良好科研氛圍的帶動下,江學良課題組涌現出5位國獎獲得者。
2023年研究生國獎獲得者趙吳樊同學就是在這種春風化雨的示范下成長起來的。研究生期間,他從“科研小白”到國獎獲得者,以第一作者發(fā)表一區(qū)SCI論文2篇。“剛讀研的時候,我很迷茫,找不到方向。江老師就和我一起讀文獻、幫我確定研究方向。后來實驗遇到瓶頸,一年沒什么進展,我很著急,也是江老師一直鼓勵我、安慰我,幫我梳理思路、改進實驗方法。多虧了江老師,才有了今天的我?!苯衲?/span>6月,趙吳樊就要畢業(yè)了,他將在金發(f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繼續(xù)為材料行業(yè)發(fā)光發(fā)熱。
三、嚴管厚愛,做學生成長的精心育才人
既要當好經師,也要當好人師,江學良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科研,也時刻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帶著患病媽媽和外公上學的賈鑫,從本科畢業(yè)設計開始就跟著導師江學良學習,江學良鼓勵她多走出去,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時向科研前輩多學習,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江學良一直牽掛賈鑫的家庭情況,還會自己出錢給賈鑫的姥爺和媽媽買補品。他對賈鑫想找工作的想法表示特別支持,主動幫忙聯系實習。“非常感謝江老師,遇到這么好的老師是我的幸運,以后我也想當一名老師,去幫助更多的人!”賈鑫在畢業(yè)論文致謝中寫道:遍地蕙蘭思化雨,滿園桃李謝春風。這句話是她最想對江老師說的,也是所有學生對江老師的共同情感。
![](/__local/B/84/6F/7F2168852B671F68D7D82E122AA_4DD4E4D8_5BEFD.png)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擔任研究生導師以來,他已悉心培養(yǎng)了2名博士研究生,43名碩士研究生,其中19名同學獲得校級優(yōu)秀碩士論文,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成長為單位的技術骨干、企業(yè)高管以及科研學者,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把“格物明理,致知篤行”的校訓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工大精神傳播到祖國大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審稿 王濤)